今年以來,蒲家鄉為認真貫徹落實區委脫貧摘帽會議精神,緊緊圍繞精準扶貧、精準脫貧,凝心聚力助推脫貧摘帽,確保完成全鄉1個貧困村,151戶547人的脫貧摘帽目標,奮力脫貧奔康。
黨建引領聚力脫貧摘帽。將黨建與脫貧摘帽精準對接、深度融合,按照“支部建在產業鏈上、黨員聚在產業鏈上、農民富在產業鏈上”的發展思路,以“村有扶貧產業基地、戶有脫貧致富項目”為目標,創新實施黨建帶農旅融合促脫貧、黨建領航產業脫貧、“黨支部+合作社(協會、公司)+貧困戶”“黨支部+基地+貧困戶”四大黨建促脫貧模式,帶動151戶貧困戶抱團發展脫貧產業。實施黨建聚力工程,精心選配5名后備干部到貧困村和非貧困村擔任“第一書記”,促使幫扶干部做細、做實幫扶工作。
農旅融合加力脫貧摘帽。把農旅融合與脫貧摘帽工作緊密結合,大力實施“旅游+扶貧”戰略,促進貧困群眾增收,加快脫貧致富步伐。將旅游開發的重點向貧困村、貧困戶傾斜,整合運用旅游、扶貧等各方面扶持政策,從資源配置、平臺搭建、產業帶動、產品轉化等方面入手,引導貧困村和貧困戶就地就近參與旅游三產及相關行業發展。在發展模式上,以農旅融合為引領,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,精準定位,因地制宜探索出產業帶輻射型、龍頭企業拉動型、旅游景點建設帶動型、合作社互助型和特色資源轉化型五種具體的旅游扶貧模式,將151戶547名貧困人口納入了種植、養殖和旅游服務等產業鏈條。貧困戶以家庭資產、財政扶貧資金為資本,入股旅游龍頭企業;通過示范戶帶動,開辦農家樂從事旅游接待,將自家的農特產品包裝轉化為旅游特色商品,拓寬了增收渠道,提高了收入水平。
扶志扶德助力脫貧摘帽。通過文化下鄉、走基層、開展“院壩里說事、板凳上交心,脫貧戶講致富故事”、脫貧攻堅政策宣傳、“黨員e家”全員培訓等形式,向群眾宣傳脫貧方法,介紹脫貧故事,幫助貧困人口樹立脫貧之志。以“激發內生動力、合力脫貧摘帽”為主基調,在全鄉大力開展以“好鄉風、好村風、好民風、好家風”為主要內容的“四好新風、家風家規”建設活動5場次,參與人數達300余人,采取現身說法、舉辦道德講堂、觀看勵志影片等方式,弘揚優良傳統,開展移風易俗,培育良好民風。開展道德模范、孝老敬親、“最美扶貧人”、脫貧示范戶“等評選表彰活動1場次,組建“紅白理事會”,修訂“村規民約”,有力營造了勤勞致富、光榮脫貧氛圍。
特色產業添力脫貧摘帽。立足林業資源優勢,依托羅圈巖村農旅融合項目,引進季源生態農業公司、春山林麝養殖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3家,探索開展寄養、先養后付費、人力加盟、資金入股等多種方式,實施黃羊產業配套貧困戶幫扶工程,全鄉在養殖基地參與務工扶貧對象達40戶60人,每戶可增加收入約2000元。在羅圈巖村、山埡村、河壩場村建立3個村級電商扶貧服務站,提供硬件設施、網絡寬帶、師資培訓、營運指導、網貨選供等一對一服務,正式運營;每個服務站帶動3戶網商,每個網商帶動5-10戶貧困戶;通過“互聯網+企業+農戶”“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的雙重形式來幫助農戶解決農產品的銷售難題,助力貧困戶增收。
社會幫扶發力脫貧摘帽。依托幫扶單位為貧困群眾找準增收致富路子,采取發放藤椒苗、核桃苗、雞苗等方式,扶持貧困戶特色產業發展,協調解決幫扶村生產發展中實際困難。四川省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結對幫扶聯系村實際,在重要節日走訪慰問,捐資修建村級陣地、對所有農特產品實行定單銷售,投資壯大村級集體公司,區質監局向貧困戶發放藤椒苗、核桃苗、雞苗等方式,精準施策、靶向發力,采取“輸血”“造血”相結合的形式,推動脫貧攻堅向縱深發展。
該鄉將緊扣“兩不愁三保障”,聚焦脫貧摘帽、經濟三大主戰場,舉全鄉之力,集全鄉之智,精準發力脫貧攻堅,在產業脫貧上出實招,在集體經濟培育上想辦法,在扶志扶智扶德上用真功,眾志成城、盡銳出戰,堅決打贏脫貧摘帽攻堅戰。